找到相关内容6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学之名义

    非之轻重详细解说。  止:制,制止身、口不作诸恶,依“止”而保持“戒体”—诸恶莫作。  ②作持:律——羯摩法的规  定——二十种犍度。  此即教团之仪式、作法及僧众之生活礼仪、起居动作等,具体详解诸般轨范。  作:造作,策励身,造作诸善,依“作”而保持“戒体”—众善奉行。  律是僧团共同努力的德目(道德的轨范,生活的准则,团体的规制),为了僧团的和乐清净,为了正法久住、梵行久住,大家必须共同来努力...

    闲居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165407.html
  • 什么是五戒?

    与牺牲的记载,不会找到战争或血腥的事实,这是佛戒与世戒的第二点不同。 一般的世戒,只有形式的遵守,并无戒体的纳受,所以也没有戒罪与性罪的分别,比如基督教的十诫,并不是单为基督徒而有,那是(基督教以为)上帝给予人类的制约,不论信与不信,都在其制约的范围之内,信了的人固然要守,未信的人,也不能不守,要是不守,其罪过是同等的。佛戒则不然,佛戒是由佛制,佛弟子的受戒,须是师师相授,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4576283.html
  • 试论沙弥受戒次第与内涵

    沙弥的受戒次第、意义内涵,及戒师德行等方面作一略要的说明与辩正,余戒亦可仿此。望诸大德为了佛法的住世而能稍稍地依教奉行。则众生辛甚矣!   【关键词】 三归,五戒,十戒,,遮难,戒体,学处。   就...;再者,五戒能作一切的根本,若不得五戒之体,则三乘圣果无托。为此,受五戒要问遮难。   二、 三归纳体   所言纳体,是通过作法,领纳佛所制之戒法于心胸,即戒体也;此体能作为随行修持、不破威仪最直接、...

    界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41452.html
  • 上智下谕和尚行状

    。  于“律绍南山”:和尚讲四分比丘、比丘尼戒本,编述《四分律拾要钞》。探讨戒体,云:实相无不相,真如随缘起万法,是作戒体;实相无相,万法无性是真如,是无作戒体。使大众茅塞顿开,发心深入戒律精微。又...

    智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3844768.html
  • 短期出家问题初探

    924b)   n 六法与沙弥尼十戒的关系   ﹝就其戒体而言﹞   以上六法的内容不离沙弥尼十戒的范围,那么二者的戒体差别为何?依《业疏》卷十七所述:   “此学戒女,无戒体也;但受别教,位过沙弥。...

    释见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748726.html
  • 戒海点滴

    圣人所说一切戒定慧之法,透过羯磨法的运作,领纳于心中,成为业识中善的种子,随时起防非止恶、冥符圣道的功用,这就是戒体。此戒体能在任何心性之下,譬如善心、恶心、无记心时,皆能不假造作,任运生起持戒的作用,不同于世俗泛泛之善。出俗五众,所以为世良田者,实由戒体,故持戒未来能感得无穷的果报。—此其二也,就戒体恒生大用论。   世尊因众生业而制戒,故一切诸戒皆我心业。众生之所以造业,乃迷惑于外境,而境界...

    雪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3765405.html
  • 法相宗

    道宣专事四分律的宣扬,在理论上也吸收了玄奘新译唯识学的观点,以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(功能)思心所为戒体,称为心法戒体论(戒弟子从师受戒时,在精神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,称戒体)。晚明思想家王夫之著有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4143540.html
  • 南山律祖的音声修行主张-弥勒法门

    罗汉就入定升天去问弥勒菩萨,菩萨回答:“振旦僧尼得戒!”证明了智严法师获得戒体,并以金花为证。这说明了弥勒菩萨也与比丘僧人的授戒有所关联。   此外受八关斋戒也和弥勒菩萨也有关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五与《...菩萨与受持斋戒有甚深因缘。   因此不论是菩萨戒,乃至比丘戒体,甚且是在家人受的八关斋戒,都是与弥勒菩萨有关的,菩萨可说是戒律的守护者,因此道宣律师认为应该修弥勒法门,以护戒行。《释门归敬仪》卷下说:“...

    赖静涵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448716.html
  • 佛法僧三宝

    轨此名法, 和此名僧。此指何物耶, 曰心宝而已。佛昔所云之破戒僧, 是指尚有戒体威仪者言, 非今日之丝毫无戒者也。戒体且无, 戒相亦失。若劣慧者闻之, 以为如此方便, 亦只要发愿做个破戒僧足矣。佛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951614.html
  • 戒律起源与部派佛教

    心尚得如是无量利益,况复一心受持不毁?  总而言之,『菩萨戒』是以六重戒为体,六重清净,戒体则坚固,从戒体起修六度(即布施度、持戒度、忍辱度、精进度、禅定度、智慧度)万行,得智慧,以便普渡众生,破了戒体,不能称为『菩萨』。若犯了一戒或六戒,要依佛法发露且至心忏悔,忏至见光、见花,或佛来摩顶,罪便得灭,因六重戒皆属『重罪』故。反过来说,犯了一戒或六戒,不发露、不忏悔,罪藏在八识(又称阿赖耶识)田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355329.html